合作咨询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到来是否开创了产业的新范式?在技术迅速迭代、产业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引导自身创新力量,集聚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布局,保证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在这堂案例课堂里,你或许会找到一些答案。
知新工程“三尺讲台计划”前不久走进复旦,首场实战案例课堂由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与复旦管院联合主办。复旦管院教授王有为和云知声董事长兼CTO梁家恩,以云知声企业发展为实战案例样本,探讨AI浪潮中的产业机遇与商业势能。
■ 战略只有落实才有意义。
■ 除了技术上要做到顶天立地,也要赋能产业解决实际问题,要有决胜产业的勇气和信心。
梁家恩博士是本次案例课堂的实战案例导师,他从企业自身的创业历程与现实处境出发,分享云知声在发展关键节点上的战略方向选择、商业模式探索、技术路线演进和人力资源管理,并聚焦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探寻技术发展的应用场景、商业格局及产业路径等一系列前瞻问题。
60分钟的案例课堂以“从专业到通用,AI的道路怎么走”为主要线索,梁家恩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整体行业背景,尤其是面对前沿技术的迭代更新,企业能否依靠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始终站在前排。
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技术对行业的影响:“在人工智能2.0时代,大模型就像一座发电厂,大数据是它的燃料,算力是锅炉,算法就是发电机。”人工智能企业的成功,依托于技术创新的力量最终能否赋能医疗、金融、科研、教育等各行各业。
面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快速发展,梁家恩提醒我们既要认识到优势,也要预见到挑战。AGI显著提升了认知能力、协同创造能力、人机交互体验和信息与知识整合能力,能够理解、规划和执行复杂任务,使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成为可能。
但换个角度来看,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存在垄断和滥用的风险,因此面对势不可挡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相信人类自身学习和驾驭新工具的能力,对风险保持敬畏之心,审慎思考智能的本质,重视人文精神的价值。“从学术到产业,除了技术上要做到顶天立地,也要赋能产业解决实际问题,要有决胜产业的勇气和信心。“
在探索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云知声经历了“To B还是非To B”“交互还是全栈”“专业还是通用”三个阶段的战略抉择。梁家恩总结了过去10年中的企业实战经验,提出“战略只有落实才有意义”。他说,作为技术创新者,公司认识到有效决策都有成本,重要变革都有挑战,要在变数中把握根本,学会在变化中成长。
■ 在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企业创业之间息息相关。
■ 新的技术催生出了多样化的商业可能性。
王有为教授与梁家恩博士围绕AI/AGI的国际与国内发展状况、技术浪潮对产业发展的影响、AI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场景应用、AI创作的产权归属与行业监管,以及云知声最新发布的山海大模型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对云知声山海大模型的十大核心能力——即包括语言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代码能力、数学能力、安全合规能力在内的7项通用能力,以及插件扩展、领域增强、企业定制等3项行业落地能力,王有为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设想了大模型在智慧医疗和智慧物联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前景。两位导师还就学员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作为“三尺讲台计划”案例课程的学术导师,王教授最后点评了云知声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经验。在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企业创业息息相关,新的技术催生出了多样化的商业可能性,“以判别式AI到生成式AI的技术演进为例,包括云知声在内的人工智能企业不断探索技术的边界,开拓商业落地的新场景,为高校的管理研究与企业的商业实践提供了最鲜活的创新样本。”
知新工程:“知新工程”由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倡议发起,并得到复旦管院全程学术支持,聚焦创新企业案例样本赋能高校商学教育的公益尝试,已经推出“千人导师计划”和“三尺讲台计划”。在高校和企业的倾力支持下,知新工程案例开发于4月下旬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顺利推进两场“千人导师计划”,组织高校专业学术团队走进创新样本企业,从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视角出发,还原真实的企业商业实践情境,开发教学案例。